二建知识点解析: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二级建造师课程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属于二级建造师考试科目《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知识点,所属章节为2Z104000 施工质量管理/2Z104020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直通班课程

优势:直击核心考点,短期快速提分,性价比超高
时间:有效期 至2025.06.30
双师资授课移动课堂讲义下载课件下载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知识点介绍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和作用

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以控制和保证施工产品质量为目标。

1.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符合项目质量总目标的要求;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基本依据,逐级分解目标以形成在合同环境下的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各级质量目标。

项目施工质量目标的分解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即:从时间角度展开,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从空间角度展开,实现全方位和全员的质量目标管理。

2.项目施工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计划可以按内容分为施工质量工作计划和施工质量成本计划。

施工质量工作计划主要包括:质量目标的具体描述和定量描述整个项目施工质量形成的各工作环节的责任和权限;采用的特定程序、方法和工作指导书;重要工序(工作)的试验、检验、验证和审核大纲;质量计划修订程序;为达到质量目标所采取的其他措施。

施工质量成本计划是规定最佳质量成本水平的费用计划,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准。

质量成本可分为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为运行质量体系达到和保持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依据合同要求向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检测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3.思想保证体系

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

主要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增强质量意识,贯彻“一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4.组织保证体系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主管人员和参与施工人员在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中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和权限;

落实工人实名制管理;

建立质量信息系统等内容构成。

5.工作保证体系

工作保证体系主要是明确工作任务和建立工作制度。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做好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首要工作。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完成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制订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按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的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划分并分级编号;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和测量控制制度;进行施工平面设计,建立施工场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材料、机械管理制度等。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必须加强工序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强化过程控制,以确保施工阶段的工作质量。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竣工,经检查验收,移交给下道工序或移交给建设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建立回访制度等。

三、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 循环的原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控制。

1.计划(Plan)

①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②确定实现方针、 目标的措施和行动方案。

2.实施(Do)

实施包含两个环节,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

3.检查(Check)

检查就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

4.处理(Action)

处理是在检查的技术上发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以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此作为处理的依据巩固成果,同时采取措施纠正计划执行当中的偏差。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知识点例题

1.项目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包括()。

A . 质量方针编制计划

B .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计划

C . 施工质量工作计划

D . 施工质量组织计划

E . 施工质量成本计划